拉丁美洲文明
印加文明
Inca Civilization 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印加”为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意为“太阳之子”。15世纪起势力强盛,极盛时期的疆界以今秘鲁和玻利维亚为中心,北抵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南达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16世纪初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
历史概况 印加人原为印第安人中克丘亚人的一支,居住在秘鲁南部高原,以狩猎为生。据传其最早的统治者曼科·卡帕克于公元1000年左右(一说为1200年)率领部落从的的喀喀湖地区向北迁移,最后定居于库斯科地区,并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张,占领整个库斯科河谷。传说印加在亡国前共历12个统治者,15世纪初第8代王维拉科查(?~1437在位)时,印加人的势力在安第斯山地区逐渐强大,从这时起印加人有较确切的历史编年。第9代王帕查库蒂(1438~1471在位)征服秘鲁高原的大部。其子托帕·印加·尤潘基(1471~1493在位)征服奇穆文化地区(今厄瓜多尔),后又扩张到秘鲁南部沿海地区。 11代王瓦伊纳·卡帕克(1493~1525在位)时,印加人征服整个安第斯地区,建立起强盛的国家,在他的统治下,帝国达到顶峰。1531年,瓦伊纳·卡帕克死后,长子瓦斯卡尔与异母弟阿塔瓦尔帕为争夺王位而发生内战,阿塔瓦尔帕与军队领袖结盟,击败瓦斯卡尔,但战乱使双方伤亡极大,加之此时瘟疫流行,国家元气大伤。1532 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F.皮萨罗侵入印加帝国,诱捕并处死国王阿塔瓦尔帕,立曼科·卡帕克二世为印加王。次年11月,占领首都库斯科。1536年,曼科·卡帕克二世发动反对西班牙人的起义,1537年被镇压,曼科·卡帕克二世被迫逃亡,但其他起义者的反侵略斗争一直延续到1572年,至此印加帝国遂亡。
经济生活 印加人的文化在其他安第斯地区古代印第安人文化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在帝国成立前,已存在特殊风格的陶器,并使用青铜制品。印加人重视农业,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马铃薯。饲养羊驼和骆马,但不用于耕作,掘地用人工。修建梯田和远程水利灌溉工程发达,最长的水渠长达113公里。印加人还长于金属冶炼和加工,已能开采金、银、铜、锡等金属,生产工具和武器以青铜制造。金、银、铜等制作的首饰和日用器皿也很精巧。主要手工业部门除金属加工外,还有制陶、纺织等行业。陶器造型优美,纹饰绚丽。纺织品主要为棉毛织物,其中有时夹有金线或鲜艳的羽毛,图案丰富多彩。但印加社会尚未出现自由手工业阶层,优秀工匠多专为宫廷服务。村社间多实行产品交换,故贸易不发达,无金属货币,交换的规模也有限,公共建筑和公益事业极发达。为统治广大的国土,首都库斯科与全国各地有许多道路相连接,主要的两条自北而南纵贯全国,沿海的一条宽约 7.3米,长4055公里,内地的与之平行的一条宽4.6~7.3 米,长达5229公里,沿线设有驿站和里程碑。印加时期的建筑在库斯科和马丘比丘等地仍有遗存,库斯科城的宫殿、庙宇和城墙均以巨石建造,衔接处不用灰泥,但仍极密合,刀片亦难插入,显示了高超的建筑技巧。
社会与国家组织 印加人的基层社会组织是农村氏族公社(ayllu)。耕地归公社所有,分3部分,分别属太阳神、国王和公社成员,产品用于供应祭祀和祭司生活需要、政府和军队开支以及维持公社成员生活,所有土地均由公社成员耕种,但耕作时需先种太阳神和国王的土地,然后耕种村社成员的份地和归村社所有之田。每征服一地后,均实行米蒂马耶制度,强迫被征服部落迁移到新地方,并移入忠于印加的居民进行监视。强迫被征服各族使用官方语言克丘亚语,同时把各地区统治者的子弟召来库斯科作为人质,以巩固帝国的安全。帝国内实行劳役制,25~50岁的男子均需服劳役。公共工程的兴建通过轮流抽调壮劳力的米塔制劳役形式来完成。被征服地区居民中的年轻力壮者则被选出从事某些特殊劳役,处于奴隶或半奴隶地位,因此有人认为尽管印加帝国还保留有许多氏族制残余,但已进入早期奴隶制社会。
印加国实行中央集权制。都城库斯科号称“世界中心”。国王称为“萨帕印加”(独裁执政者),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脑,被尊为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全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分为4个大行政区,由印加贵族任总督,总督以下的各级官员均从世袭的特殊氏族中遴选。国王常到各地巡行,地方长官则每隔一定时期被召到首都报告政务。
科学文化与宗教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印加人已有一定的天文知识和历法。历法有太阳历和太阴历两种。库斯科城中建有高台,用于观测天象,以根据太阳位置确定农业季节。印加人还为贵族子弟设立学校,学习期为4年,学业主要为克丘亚语、宗教教义、历法、结绳记事等。结绳记事法以绳索的结和颜色表示一定的事物和数目,用于传递公文,记述日历、历史和统计资料。有人认为当时已创制出图画文字,但后来失传。医学也有一定水平,使用许多草药治病,已能制作木乃伊,对麻醉药物颇有研究,并掌握开颅术等外科技术。另外,印加人已有一定的度量衡制度,考古工作中曾发现骨、木或银制的天平。
在宗教方面,印加人主要崇拜太阳,自称为太阳的后代。月亮、土地及其他星宿也被崇拜,但地位较低。仍保持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残余,各氏族公社以动物命名,视祖先为公社保护神。印加人已确立国家信仰及祭司教阶制度,祭司阶层享有特殊地位。全国的宗教中心是库斯科城中的太阳神庙(金宫)。每逢农事周期的各个节日,都要举行祭典,祭典上的牺牲主要是动物,但当印加王出征或发生巨大自然灾害时,则以活人为牺牲。
阿兹特克文明
Aztec civilization 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因阿兹特克印第安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对其研究始于18世纪末,20世纪后重点发掘了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的遗址,对这一文明的文化、艺术、宗教等有了较多的了解。
发展简史 阿兹特克人又名墨西卡人、特诺奇人,属纳瓦语系。约12世纪末从北部进入墨西哥中央峡谷,灭托尔特克文化,于1325年在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开始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阿兹特克人定居特斯科科湖畔之后,继续向外扩张,此后百余年里,以武力先后征服阿托米等部族。
15世纪上半叶,阿兹特克人与附近的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两个部落结盟,建立起中美洲当时最为强大的部落联盟,国王蒙特苏马一世(1440~1469在位)被称为蒙特苏马大帝。蒙特苏马二世在位时疆域东抵墨西哥湾,西达太平洋,南部扩大到危地马拉,达到阿兹特克军事统治的顶峰。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H.科尔特斯利用印第安人内部矛盾,进攻阿兹特克国家,蒙特苏马二世在入侵者面前动摇不定,最后成为西班牙殖民者的傀儡。1520年6月向人民劝降时被群众击伤而死。科尔特斯在所谓悲惨之夜侥幸逃命后,又于1521年卷土重来,阿兹特克人在新国王夸乌特莫克率领下,与围城的西班牙殖民者展开殊死搏斗,最后由于粮食和水源断绝,加之天花肆虐而失败。1521年8月,西班牙人占领特诺奇蒂特兰,在城中大肆屠杀,并将该城彻底毁坏,后在其废墟上建立墨西哥城。
经济生活 阿兹特克文明有发达的农业,主要作物有玉米、豆类、南瓜、马铃薯、棉花、龙舌兰等,其中龙舌兰是其特产。饲养火鸡、鸭、狗等禽畜。阿兹特克人利用特斯科科等湖泊发展人工灌溉系统,据说在特诺奇蒂特兰城南的霍奇米尔科有1.5万条人工渠道,至今仍存900条。手工业相当发达,有金、银、铜、宝石、皮革、纺织、羽毛、陶器等各种工艺品。首都特诺奇蒂特兰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人口达30万。城内街道、广场设置整齐,全城有10余公里长的防水长堤,并有两条石槽从陆地引淡水入城。城内有神殿、王宫、行政官署、贵族邸宅、游戏场、学校等建筑。城北的市场是国内贸易中心,据记载可以容6万人交易货物,比西班牙的市场还大。
社会和国家组织 阿兹特克的最高首领由部落会议从特定的家族中推举,事实上是最高军事酋长,无世袭权,并可被部落会议罢黜。阿兹特克人同与之结盟的部落结成统一的政治和文化共同体,最高军事酋长即为联盟统帅。联盟所征服的部落需向联盟割让土地和纳贡,但可保有自己的部族神和习俗,由自己的酋长管理。特诺奇蒂特兰城分为四大区,分属四大胞族。下面共分为20个氏族,各氏族有自己的氏族神、祭司和寺庙,享有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利。各氏族选出代表出席酋长会议。
阿兹特克人的社会组织以民族为基础,实行公社土地所有制,但已开始出现阶级划分,贵族、祭司、武士和商人构成社会的统治阶级。贵族拥有土地和自己的姓氏,子女可受到特殊教育。平民接受农、工和战技等专业教育,是军队的主体。最下层是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和罪犯。
文化艺术与宗教 阿兹特克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托尔特克文化和玛雅文明的许多成就,自己也有独创。其文字仍属图画文字,但已含有象形文字成分。天文历法方面,使用太阳历与圣年历,已知一年为365天,每逢闰年补加一天。医学方面,知道利用各种草药治病,并已使用土法麻醉。阿兹特克人的陶器和绘画均极精致,建筑和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瑰丽壮观。一般房屋的周围,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种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园。城中心的主庙基部长100米、宽90米,四周有雉堞围墙环绕,塔顶建有供奉主神威济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坛周围有蛇头石雕,坛下发现的重达10吨的大石上,刻有被肢解的月亮女神图案,1790年在墨西哥城中心广场发现的“第五太阳石”直径近4米,重约120吨,刻有阿兹特克宗教传说中创世以来四个时代的图像,代表了阿兹特克人石雕艺术的高度水平。
宗教在阿兹特克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居民相信灵魂永存,并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主宰。他们崇拜自然神,如太阳神、月神、云神、雨神、玉米神等,部落主神威济洛波特利被视为太阳神和战争之神。国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时以战俘为牺牲。其特异习俗之一是以活人为祭品,每年有数千人被祭神灵。武士以献身祭坛为荣。
玛雅文明
Maya Civilization 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 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发展简史 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岛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已出现定居的农业生活,玉米和豆类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坛等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后出现国家萌芽,并出现象形文字。古典期(约公元250~900)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也大体一致。主要遗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热带雨林区,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气象宏伟,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估计居民有4万左右。此时出现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800~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后古典期(约1000~1520)的文化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尤卡坦,并以奇琴伊察为都城。建筑中出现石廊柱群及以活人为祭品的“圣井”、球场,还有观察天象的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崇拜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此后北部的玛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为后古典期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的陶器和雕刻艺术都较粗糙,世俗文化兴起,并带来好战之风。玛雅潘的统治者与其他城邦结成联盟,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1450年,大概由于内部叛乱,玛雅潘被焚毁,此后百年中文化趋于衰落。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虚而入,从墨西哥南下,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
物质文化与科学艺术 玛雅文明基本上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工具、武器全为石制和木制,黄金和铜在古典期之末才开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铁。农业技术简单,耕作粗放,不施肥,亦无家畜,后期有水利灌溉。手工制品有各种陶器、棉纺织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区间有贸易交换关系。玛雅人的建筑工程达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对坚硬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建筑以布局严谨、结构宏伟著称,其金字塔式台庙内以废弃物和土堆成,外铺石板或土坯,设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顶。其雕刻、彩陶、壁画等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画表现贵族仪仗、战争与凯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画艺术的宝藏之一。
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达到很高成就。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约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制出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前者一年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后者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闰1天。每天都记两历日月名称,每52年重复一周,其精确度超过同代希腊、罗马所用历法。数学方面,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余年,计数使用二十进位制。玛雅文明的另一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的图形组成,一般刻在石建筑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写需经长期训练。现已知字符约800余,但除年代符号及少数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释读成功。当时还用树皮纸和鹿皮写书,内容主要是历史、科学和仪典,至今尚无法释读。
社会与宗教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